当发生劳动争议时,我们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劳动仲裁有时效期限。超过这个周期怎么办?下面的小系列将向大家介绍相关知识。
【劳动争议仲裁的限制]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时效制度,否则,法律规定其申请仲裁的权利消灭。
工人的利益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近年来,因劳动关系而建立的社会法律关系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延长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完善了时效中断和中止制度。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此外,法律还规定,劳动关系期限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的终止,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效果超过劳动仲裁一年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拖延仲裁时效,那么当仲裁时效到期时,我们该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第79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是提起诉讼的必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还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予受理决定,当事人拒绝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这意味着只要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法院就不予受理,劳动者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应当受理申请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服或者逾期不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此,根据上述法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我仔细确定了以下项目:
(1)确定当事人的仲裁申请是否超过了时效期间;
(2)是否存在时效中断或者中止的情形;
(3)是否属于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的争议;
(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作出了不予受理的书面通知书;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的,劳动者可以就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所以,劳动仲裁时效过了没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比如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往往超过了仲裁一年的时效,《仲裁法》也有规定,不包括在仲裁时效内,体现了我国法律制度的人性化。
最后附上劳动仲裁流程图,希望让大家多了解一下劳动仲裁的具体步骤。
法孝利
吕游联盟(吕游联盟官方微信号联盟)
(欢迎
发表评论